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5章 终回长安(1 / 3)

孟南柯在自己的庄园接见了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以前的那些亲卫,还有食邑中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及作坊和店铺的掌柜。

这些可都是把他们全家人的性命都和孟家拴在一起的,绝对忠心不二。

他们这些人手底下都会有不少人,比如一些徒弟,比如食邑中的其他百姓,比如店铺作坊里的伙计们。

这些手下人不能说绝对忠心耿耿,至少也有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对于孟家同样都是死忠。

至于其他的一部分,只能说是有一定的自己的想法,可能不会把命或者家人的命交给孟家,但不代表人家就会背叛孟家。

毕竟他们这些人一开始算得上是孟家养活了他们,救了他们的性命。

当年的百姓们,可是没有几个能吃饱饭的,每年被饿死的人都有很多。

也只有当他们到了孟家,全家人才吃饱饭,穿暖衣了。

他们在孟家的待遇,那可是有名的优厚,是大唐最高最好的待遇。

所以他们即使不会卖命,但是也不会轻易地背叛。

趁着这个机会,孟南柯轮流接见了一下这些人,又去那些庄园和作坊还有店铺巡查一趟,鼓励鼓励这些人,和他们谈谈心,给点奖励,解决一些他们的切身问题。

然后又去了近一些的书院,看了看那些初级书院里的孩子们,和那些老师先生。

这里的老师先生,大多数还是以前的第一批跟着他学习过的人,也有这几年去长安进修过但是成绩又不是很优秀的人,回到老家到了初级书院教书育人的。

初级书院里初期以启蒙识字为主,两年后学习一些文章,然后主要是学数学。

这些学生五年后会进行一次考试,一般人基本上没有继续读书的可能,只有成绩非常优秀的那些学生,才会去往大唐帝都长安,进入中级书院里继续求学。

如今大唐虽然不是强迫命令全部孩子必须要去书院读书,但是基本上没有人不去,除非家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或者是家长太过分。

十年前,大唐的识字的人,差不多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全国也不过十几万人认识字,而稍微高深些的学问人读书人,那就更少得可怜。

如今大唐识字的人,估计至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