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三十章 快速帆船——游龙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章 快速帆船——游龙号(2 / 6)

帆船的动力还是风力,龙骨船梁和桅杆已经采用了空心钢材制造,那么为了更快的速度,船身木制就比较合理了,一切为了更大的载货量,一切为了更快的速度,时间就是金钱,增速代表着更庞大的利润。

汪道昆将船身组装好后,举起了已经初具船形的模型,指着船身说道:“我们将甲板之上几乎所有的舱室全部取消,放入了船舱内部,甲板之上,只保留船长舱,整个船身为三层设计,因为钢材龙骨设计,导致我们最底层不再需要压舱石,由下往上,三层的船舱,我们每一层可以容纳超过一百万斤的货物。”

这种设计非常非常大胆,甲板以上大量简化,是来自泰西的造船经验,三桅夹板舰和五桅过洋船,都参考了这种设计,而汪道昆所展示的新型船只,则是更进一步,只保留船长的位置。

相比较现在将火炮放在甲板上,新船的炮位在甲板之下,船只的三层甲板的船身上有火炮射击的炮臼,需要射击的时候,可以打开盖板进行设计,朱翊钧津津有味的询问着诸多设计的妙处,连连感慨大明工匠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

随着汪道昆的逐步讲解和组装,一个造型十分张扬的五桅船模型,出现在了朱翊钧的面前。

(游龙号—五桅飞剪快速帆船)

而这条船的船帆不再是大明传统的硬帆,而是横帆,就是将硬帆的每一块做了切割,成为了单独的帆面,整个船舱之上,全都被船帆所遮蔽,船首、船尾、船的两侧都有不同的小帆,船身的造型十分的优美。

大明船壳的水线长宽比在不断的增大,从最初的三比一,增加到了现在的六比一,其水下形状,设计成了阻力更小的阻力,船只的整体重心和空心的船艏,让船只更加容易在航行中抬头,这样可以保证船只的航行稳定。

在高速航行时,船只的姿态是船身几乎贴着海面,长长的、尖尖的船壳曲线,仿佛一把锋利的剪刀划破海面一样。

“船长三十三丈,形宽三丈八尺一寸,深为一丈九尺六寸,船的干舷极低,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几乎只能看到帆面,而主桅长度高于二十四丈,是船长的四分之三,预期载重为三百四十万斤。”汪道昆将组装好的船只放在了桌子上。

朱翊钧站了起来,来到了船只的面前,如果按照汪道昆所言,横穿太平洋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那从松江府出发,过班达海从爪哇以南直接前往好望角,横穿大西洋,至麦哲伦海峡,再走赤道洋流抵达吕宋,最后回到松江府,大约只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预期载重三百四十万斤,大明一斤为596克,载重大约为两千吨,一次环球航行,只需要半年,恐怖如此。

“靡费几何?”朱翊钧看着船只询问道。

汪道昆知道最关键的地方来了,他低声说道:“造这么一艘船要十万银,大概是现在五桅船的两倍了。”

普通人看来陛下是吝啬的,但汪道昆始终在开海的最前沿,陛下在开海上的投入是极为阔绰的,但这艘船的造价,委实是过于昂贵了,十万两白银,五分之一个隆庆皇帝皇陵。

朱翊钧一听这个眉头皱了起来,他不是不舍得,是这条船,眼下还是汪道昆画的大饼,想要吃到这个大饼,最少要一百五十万银。

这条船从图纸到实物,最少还需要一百五十万银的研发改良费用,大明的设计从度数旁通之后,就开始逐渐精准,五桅过洋船丁型从图纸到下海,就花费了朝廷七十二万银,才最终试制成功,这个试制的过程超过了三年时间。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要是卖,一艘船卖九万两黄金,我想,费利佩和阿克巴都会很有兴趣,包括英格兰女王,当然这东西,他们想买,朕也不可能卖给他们的。”

一两黄金约等于十四到十六两白银,这是大明当下物质不丰富的挂牌价,一条占据了商品优势的船只,在当下大航海的背景下,赚十四倍到十六倍并不过分。

在百年屈辱史中,整个世界形成了一种共识,先进的船只会对鞑清形成实质性的禁令,甚至鞑清自己造的船也会被施加各种手段去限制,包括不限于限制原料进口(柚木)、鞑清籍船只无法得到船引、无法通关、不得在殖民地的港口补给买卖、购买兼并鞑清本地船厂防止鞑清自由贸易等等等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