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六十七章 升平一号蒸汽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七章 升平一号蒸汽机(2 / 5)

“那这不就成了明抢了吗?胡闹。”万士和听闻训诫了王谦,王谦的思路还是典型的势要豪右想法,我比强,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抢你,这在大明的政治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国失大信,人心启疑,就是天下沸反盈天。

也是大明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大宗伯所言有理。”王谦明白了自己想法的漏洞,京营不是一直横强,而且明火执仗的明抢,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危机。

“王御史,你研究过你自己吗?”朱翊钧询问着王谦,他天天四处观察,有没有观察过自己。

“臣愚钝。”王谦摇头。

朱翊钧换了个方式问道:“你这个明抢的逻辑,其实在伱的立场上,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势要豪右是这样的,朕问你,你说势要豪右能不吃人吗?或者说势要豪右能不兼并、不残忍的向下朘剥吗?”

“不能。”王谦十分认真的思考之后回答道:“不吃人,就会被别人吃掉,所以大明国祚二百年,那些不想吃人的大善人们,早就被清汰干净了…”

“现在在河套种地的宝岐司司正徐贞明,他的老师马一龙,就是因为不肯吃人,安置流民,死后所有功业皆付诸东流。”朱翊钧还找了个例子,马一龙带着百姓垦荒,人死了之后,所有垦荒的荒地再次荒芜了。

朱翊钧对自由派的要求不高,他们能主张这种强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主张人身自由,朱翊钧就允许他们存在。

王谦恍然大悟,终于知道自己的思维方式为何和明公不同了,朝廷诸多阶级之上调节社会矛盾,如果朝廷定下的规矩,一再出尔反尔,许下的承诺,一而再再而三的无法承兑,那朝廷就没有任何信誉可言了,广泛不认可的朝廷,那就不是朝廷了。

历朝历代,轮回不止,王朝的灭亡,始终伴随着生产资料高度集中、伴随着朝廷没有能力调节社会矛盾、伴随着朝廷信誉逐渐降低,甚至变成负数,朝廷说什么大家反而反方向去理解。

王谦又汇报了些消息,设有入门门槛的私人交易会开始出现,这些私人交易会一定会逐渐变成交易行的庄家,对于这种庄家的出现,朝廷早有预料,王谦要做到,大明朝廷是交易行的最大东家,对交易行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用流通性换取稳定性,是朝廷的取舍。

官办玻璃厂要给大明皇帝住的通和宫换玻璃,主要目的是让大明皇帝带货,皇帝用了都说好。

新工艺的平板玻璃,属实是让朱翊钧大开眼界,新工艺的玻璃,透明程度已经接近了天然水晶,更换的速度很快,只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官厂就把所有的窗户都换好了。

大明的玻璃正在规模化,很快会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朱翊钧用了一千两银子,买断了这项技术,而后加价到两千两银子,在皇庄兜售,在皇庄购买之后,可以获得完整的技术,但是不可以用于传播。

万历九年十一月初,朱翊钧收到了一个消息,东吁王朝的莽应龙死了。

去年十月,莽应龙在马达班湾海战,败给了葡萄牙船长贡卡洛·瓦兹,在战争中受伤,拖了将近十个月的时间,莽应龙还是没能挺过去一命呜呼,莽应龙死后,莽应龙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莽应里继位,爆发了内乱。

这不奇怪,莽应龙一生都在征战,堪称穷兵黩武,多次多暹罗用兵,征召了大量的民夫,土地缺少壮丁耕种,加剧了粮食歉收,东吁王朝在版图稳定之后,理应休养生息,但莽应龙死的时候,还在讨伐若开王,兵峰直抵若开王国的都城妙乌。

莽应龙死的并不突然,妙乌前线听闻大王死后直接崩溃,而后剧烈的内部矛盾,导致所有人离心离德,乱成了一锅粥。

而黔国公沐昌祚带兵移驻洱海,云南巡抚刘世曾也率军移驻楚雄,迅速征调汉人和当地土驻军队数万,防备东吁王朝铤而走险。

继位的莽应里有个最好的收束人心的办法,那就是挑衅大明并且战胜大明。

内部矛盾外部纾困,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打赢了就能赢得想要的一切,打输了,输的体无完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