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七十章 蒸汽机是要吃人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章 蒸汽机是要吃人的(2 / 6)

王国光思索了许久,才开口说道:“要不等戚帅班师回朝再议。”

有京营在,即便是出来什么乱子,戚继光也能收拾,这就是王国光的意思,没有足够的武力威慑,想要白没家产,得有京营镇场子。

势要豪右也有话说: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趁着天灾人祸聚敛到手里的田亩,才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你朝廷就拿点银子,就想白白拿走!凭什么!

王国光认真研读了还田疏,真的很大胆,同时也很危险,他趋于保持现状。

“驰道修到四通八达,钞关抽分局设在驰道上,再言还田不迟。”张学颜的态度更加保守,他认为这个时候,搞什么还田,真的是多此一举,等到商税完全碾压田赋,才是议论还田的时候。

工部尚书汪道昆立刻反问道:“你不进行还田,真的能把驰道修的四通八达吗?就连绥远驰道和绥远矿业,都需要向民间募集资金了。”

解放生产力后,才能有充足的农产品推行驰道修建,没有银子万万不行,但银子也不是万能的,驰道的修建,还需要大量的粮食,工匠皆脱离农业生产,农业的生产关系不改变,还想供应数目庞大的不事农桑的工匠,这才是舍本求末。

“就从松江府开始吧,反正松江府之前就这么干过了,松江地面的遮奢户们更容易接受还田。”汪道昆觉得松江府还是太自由了。

松江府的势要豪右经历了那么多的大风大浪,这一次还田,不过是些许的风霜罢了。

“很有必要。”海瑞作为清流的代表人物,反贪第一人,十分肯定的表示了自己支持还田的态度,这和反腐有关,自然也和解救黔首有关,海瑞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心系天下黎民百姓之人,耕者有其田这五个字,对海瑞这样的道德君子而言,诱惑力不弱于白银对大明皇帝的吸引力。

有人反对,有人支持,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廷议议论纷纷,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各有不同。

朱翊钧揉了揉眉心,比如户部张学颜反对的理由很充分,地价分为十年偿还,且不是说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上下其手,在其中谋利,就说,这个佃户变成自耕农十年内,就没有任何消费能力,因为地价掣肘,白银更加不能流通。

户部对白银的流通性问题非常非常的关注,甚至有些反应过度。

而且这还是张学颜抛开有人在里面上下其手不谈,朝廷公卖放领的地价,真的是到百姓手里的地价吗?地方官员甚至不用贪腐,只需要轻轻撕开一些口子,势要豪右必然会利用这些口子,掏空公卖放领田亩。

这是必然的,大明各地的府库,不都是这么被掏空的吗?

户部是非常保守的,非必要不增债,朝廷、地方、百姓,皆是如此,青苗法搞的官贷、北宋朝廷的反复,直接拉断了大宋黔首们的最后一根弦儿。

户部的反对态度十分明确,最后一定出现一个奇妙又几乎无解的局面来,明明物质丰富起来,但百姓就是没有需求,不是不想,是买不起。

穷民苦力为了购买田亩,直接耗尽了未来十年的潜力,大明这头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产出了大量的货物堆积无法售卖,出售给海外,海外皆为蛮荒之地,哪有那么高的需求?没有需求,有更多的商品供应,白银堰塞是货币,商品堰塞那就是房倒屋塌天大的事儿。

这方兴未艾的商品经济,岂不是直接胎死腹中?

穷民苦力没有任何承担风险的能力,而且户部也表示这只是简单的推算了一番,如果地方再整出一堆乱七八糟的麻烦来,更加头疼。

对于《还田疏》的讨论已经不是不欢而散可以形容了,而是大部分的廷臣都不同意,这就是廷议的结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