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新战国七雄> 第34章 武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武昌(2 / 3)

北方农作物的亩产一千多年来也有些增长,但不过数成而已,真正挑大头的还是水稻,亩产增长了几倍,这也为后来南方人口远超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汉帝国主要农作物虽然还是粟米,稻谷还远没有后世六谷之首的地位,但这并不妨碍刘彻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的巨大利好。

有了这么个神器在手,关东二百万流民还不是小意思。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大汉会像秦国一般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轰然倒塌。

只需要数年时间,将这二百万流民陆续迁移到新位面,便可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至于为什么不在汉朝位面开垦,嘿,西汉这会,南方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开发过,连长沙这等重镇都是瘴疠之地,诸侯王一个接一个的病死,其余偏僻地方就更别提了。

垦荒可是非常难的事情,不是想象中一把火烧过去就完事了。拔草,除石,碎土,挖渠,一个健壮汉子几日也未必能清理出一平米的荒地。

与其费这个事,不如在新位面大展身手。一来,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乱后,湖广地区的人口也下降了不少,有足够的空地安置移民;二来,这边都是熟地,便是荒废了一二十年,复垦起来难度也远小于新开荒;三来,有这边经验丰富的土着带着,关东那些种惯了粟米的百姓也能更快上手;四来嘛,迁移到这里,肯定远远好过汉代的那片瘴疠之地,移民们的抵触也不会那么大。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要考虑的事情了,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战事。桑弘羊既然已经保证钱财上有了着落,那后续要怎么打,就要看将军们的了。

刘彻将目光转向长平侯,卫青会意,拱手而谈:“陛下,而今武昌既下,下一步,当兵分五路,攻略四方。一路平靖鄂东,肃清武昌周边;一路沿汉水而进,收襄樊之地;一路溯长江而上,直至夷陵;一路北上光州、信阳;最后一路,南下岳阳、长沙,分兵平定湖南,最后集重兵于西南,防备云南北返之敌。”

这些时日,这位中国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可没少研究历史和湖广一带的形式,对于该怎么打了然于心。

稍稍顿了下,卫青接着说道:“此五路中,武昌左近传檄可定,无甚可说。襄樊虽为重镇,兵力也不甚多,人心惶惶之下,克之不难。荆州有少许驻防八旗,西边夷陵扼守川东十三家东出之路,清军倒是布置了些人马,若是急切间难破,可派遣使者走山路入兴山招抚李来亨诸部,两面夹击。北路当速行,利用距离优势,赶在宋国之前,拿下大别山一线,如此,有光州、信阳为三关缓冲,尽可攻,退可守,自可居于优势。”

“此四路者,无需太多兵力,合计数万人足矣。”长平侯开始讲述最后一路,语气也愈加严肃起来:“关键便在于最后一路。湖南平定之后,云南的清军也差不多返回贵州了。到时候他们无论是要北返还是南下广东盘踞一方都免不了过境湖南,到时候免不了重兵对决。”

清军其实还可以走另外两条路线,经四川出陕,或者走广西入粤。但是多年战乱下来,四川早已杳无人烟,广西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是个万人马,说不定靠着存粮和打猎还能勉强撑过去,十几万人马过境,沿途就只能啃草皮了。

所以湖南就成了满清南征军的必经之地。刘彻闻言微微点头。作为一个战争狂热分子,武皇帝一生发动了几十场大小战役,对于军事方略自然也是在行的。

卫青所说的,刘彻也能想到个大概。“既如此,卫卿于此战可有把握?”武皇帝满怀期冀的目光看向长平侯。

卫青拱手而礼:“臣但尽力而为,然兵事瞬息万变,且臣于清军装备战法亦不熟悉,所以不敢放言。”

倒是一旁的霍去病听了半天早已按捺不住:“清军后路被断,粮草无以为继,再得了四方纷乱的消息,军心必然大乱。到时候就算是有十成的战力,也未必能发挥出一成,又有何惧哉。到时候大军压上,这些个留着金钱鼠尾的鞑子还能翻了天不成。”

霍去病少年心性,锐气极盛,卫青用兵则更谨慎些:“话虽如此,然兵法有云,归师勿扼,若是逼急了,清军甲坚兵利,又有大炮助阵,着实胜负难料。不如坚壁清野,消磨敌人士气,再想办法联络云南明军残部,追击骚扰清军。待到时机成熟,再一击而建全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