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新战国七雄> 第59章 大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 大同(2 / 4)

八旗在山西没有什么军事存在,仅仅设了个太原城守尉,二三百人的小菜。

绿营兵也不过两万人,根本没有重视的必要。

派遣一支偏师,用不了多久,便可全取晋地。

目光向东,直隶,作为满清的畿辅重地,当然要驻扎重兵。

京南诸州县,撒了近三千人,分散在九个地方;热河驻军,约莫五六千;密云千余,山海关数百;张家口两千多,合计万余八旗兵,加上京师八旗主力五万人,共计六万多人。

当然,身处战争迷雾中的太宗皇帝不知道具体数字,只是从被俘的大同绿营总兵口中得出个大概分布。

但八旗人丁单薄人尽皆知,京师左近的清军核心力量想来也就是这个数目了。

再考虑到南征军团带走了相当一批野战力量,北京城附近能有个三万多八旗顶天了。

再加上保定直隶总督提督标营七八千人,马兰、泰宁、宣化等镇的营兵一两万人,合计不到三万人的绿营兵,这便是京师加上直隶地界的全部武装力量了。

关键时刻还可以从附近的蒙古附庸那里抽些人手过来,不过那边还得应对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开过来的元国大军,自身都难保,估计也很难提供什么支援。

综合考量来说,大军东征,所要面对的抵抗力量便是不到三万的八旗和只有两万来人的直隶绿营兵。

当然,料敌当从宽。但最大化考虑,敌人也最多只能动员起七八万人,其中八旗不到半数。

目前来看,唐军至少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上风。但李世民还想借助仙门降世的突然性,再进一步扩大己方的优势。

大同城外,唐军大营,太宗皇帝正与赵、卫、英等诸位国公一起商议军情。

“如今形势已明,诸公以为,下一步当用兵何处?”李世民问道。

仙门竟然通往千年后世是太宗皇帝始料未及的。

好在唐代官话虽然与明代山西方言相去甚远,仔细辨认之下,也有识别的可能性,再有文字交流补充之下,唐军还是很快弄清楚了当下的境况,尤其是对敌军具体实力有了大致的了解。

毕竟这次突袭还是俘获了不少清军高级将领,甚至还有个贪生怕死的总兵,虽然只是清国二流军事力量的绿营将官,但还是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看向了军神李靖,这位李世民的大舅哥虽然位次高,但与萧何一般,是后勤大总管,打仗这事还得看那些将军们。

卫国公也早就有了主意:“陛下,如今敌情大致明了。山西不过二三万绿营兵,无需费心,一偏师足矣。我军主力自当东进,直取北京。中枢既破,两省自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