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新战国七雄> 非 明初军队战斗力如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非 明初军队战斗力如何(2 / 5)

成祖几次北征倒是挺爽,军户们更是被折腾得欲仙欲死,然后逃亡起来更加卖力。

正统年间,大明立国七八十年那会,逃亡士卒达一百二十万有余,占全国军伍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多。

开国时的军制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接近崩溃,也怪不得能发生土木堡之变了。

堡宗是菜了些,但二十万明军但凡稍微中用点,怎么可能让也先断水绝粮?

说到底,还是战力差劲。

到了弘治年间,全国逃亡军士占太祖时原额十分之六七。

后面也就只能慢慢改成募兵制了。军户?狗都不当!

这种待遇下的士兵素质可想而知。

朱元璋自夸:“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米”。

不过这个兵嘛,嘿,估计也就奴兵制的西晋能在压榨小卒上面更胜大明一筹,大明军制的蒙古师傅也能一较高下,其他历朝历代都难与之相比。

再说经验传承。

在经历了两宋打压、蒙元统治之后,汉家子的战争传承出现了断代,从士卒到将领们对于打仗都不再那么熟悉,整个社会缺乏紧张的战争氛围。

老朱的开国之师,仅仅是在元末明初短时间的动乱中历练了一番,与他们的前辈们相比,差的太远。

虽然表面看上去朱重八的淮西乡党和刘老三的沛县元从都是基层出身,在乱世中迅速学习成长为合格的将领,但就整个国家的传承而言,明跟汉唐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战乱频仍的年代总是能催生出尚武的风气,东周五百年乱世而有秦汉之强盛,三国两晋南北朝四百年纷争,最后汇作大唐之广袤。

在长久的战乱中,普通百姓都对战争异常熟悉,儿郎们打小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军事教育,哪怕一小卒也晓得遇到不同的情况该当如何处理。

基层军官战斗素养极高,中层将官也大把的人才,随时可以顶上去独当一面,高级将领更是久经战阵,经验丰富。

这种传承,虽然不起眼,却渗透在战争中的方方面面,极大影响着军队的实际战斗力。

最后是战斗欲望。

洪武年间军户逃亡那是因为跟民户相比,万里戍边还备受压榨的小卒日子过得太过苦逼,但真到了战场上,军户们的战斗欲望倒未必差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