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第84章 西周方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章 西周方鼎(1 / 3)

古董这行业,作假的最多,手段和水平也最高。这么说吧!只要市场上有的古董真品,几乎就有仿制的,因为仿了肯定能卖的掉,肯定有消费人群,我都一度想开个专门造假古董的工艺品公司,卖工艺品不违法,至于二道贩子当真古董卖了那是他的事了。

你看古董地摊上琳琅满目的物品,除了一些老普和民俗旧货之外,古董大部分都是假的,是仿品。

按理说老年人有很多阅历,不应该上当受骗,可是地摊上的假货基本都是他们买走了,买回家当宝贝,他们自己越研究越像真的,你告诉他上当了,他还不高兴。这类人占收藏大军百分之九十,中国据说喜欢收藏的人群有两亿。

真正算大藏家的凤毛麟角,很多人玩到死,都分不清楚旧物和古董的区别,更别说分辨真假了,收藏爱好者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眼力很好,自命不凡,只有扔到市场上才能看出真伪,但是这些人喜欢掩耳盗铃,讳疾忌医,不可救药,于是,古董江湖里衍生了各种门派,国宝帮,普货帮,垃圾帮,假货帮,骗子帮等等……

陈龙啥帮都不是,前半生盗墓,后半生造假,因为他喜欢,他有癖好,他喜欢挑战一下自己,不管各个领域,因为他寂寞……

陈龙,陈二爷,陈森木,陈山木,张文龙,陈总管都进了这个专门造假的房间。

陈龙要做两个青铜鼎明天中午前做好,还要以假乱真。

冶铜术的发明及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几千年前的世界各地都已经铸造青铜器,铸造工具和兵器等。

青铜器的出现,是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的一种物质标志,青铜器不仅是可以使用的器具,其中很多青铜礼器上的铭文,各类人、兽等纹饰,器身的装饰部件以及各种或轻巧或厚重的造型都暗含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青铜器也是国之重器,每次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些精美的青铜器我都极为震撼。

古代青铜器制作要用范,现在“模范”一词我怀疑就是从这来的。

范铸法和失蜡法是铸造青铜器的基本模式。先做好模具,衔接一起,很多青铜器上都有范模衔接的痕迹,这也是鉴别真伪的一个要点,当然鉴别真伪青铜器还要看铜锈,干坑,水坑,南北方出土的青铜器都有差异,每个年代和地区也都不一样,真的青铜器的锈,一层一层很有渐变层次,不好清理,假的浮于表面,一洗就掉。

青铜器最难仿的一样的地方就是重量,古代青铜器从商周到汉代盛行,当然唐代青铜镜也很有名。

唐代海兽葡萄镜就很精美,我很喜欢铜镜,因为那句话,铜为鉴,正衣冠,人为鉴,明得失,史为鉴,知兴替!

现在青铜镜仿的也很好,但是假的终究真不了,总有差异,我看过很多唐代的铜镜保存好的还可以照人。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铸镜业已经非常发达,不过存在许多差别,南方主要流行神兽镜和画像镜,北方多见连弧纹镜、夔凤镜、龙戏珠铜镜。

三国两晋时期的铜镜曾经传到日本,也有中国工匠东渡日本铸造铜镜,传播文化,可以想象我们古代青铜器制作成熟程度。

那些年代久远青铜器被土壤侵蚀之后,尤其西周到战汉的青铜器,好多上手一掂量,份量比感觉的轻很多,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情况,保存越好的青铜器份量越重,越接近原来的重量,时间久远腐蚀氧化了青铜器都是青绿色,才叫青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