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第110章 黄包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黄包车(1 / 3)

三个人喝了一下午茶,一个时辰后,天也不那么热了,约翰和孟超从后门走出了衙门,回客栈休息 。

二人刚走出衙门,约翰个子很高,他影子先出来了,这时候老李和拔都都早醒酒了,老李一扒拉拔都,示意有人走出来了。

拔都把帽子一拉,假装还在鼾睡,靠在墙角,老李则站起来转过脸去假装刚从衙门走过……

约翰一头黄色头发,高高的鼻子,蓝色眼睛,身材笔挺的走了出来,后面还有何知府的送客之声。

老李和拔都都看的一清二楚,心里一惊:绑匪约翰!

二人都认识约翰,在陈龙寿辰前夜吃满汉全席的宴会上见过这个洋人,可是那晚客人太多,约翰却一点没注意拔都和老李。

拔都和老李和何知府的八个侍卫打架的白天,约翰也没去看热闹。

他见到老李和拔都也不认识,孟超更不认识。

可是老李和拔都一眼就认出了他。

约翰二人出来,打算找个黄包车回客栈。

看附近没有,又走出了几十米,四处寻找拉黄包车的车夫。

在清朝时期,城市交通方式还是基本以马车为主,还有人力车,最早的人力车很笨重,车轱辘都是铁的。

晚清时候出现了黄包车,也是人力车,只是比以前更轻便。

黄包车最早是1870年在上海流行开来,这本书故事大概在1886年前后发生的事情。

这时候春江府已经有了少量的黄包车,这些人力车夫很辛苦,靠体力赚钱。

到了清末民初时候,黄包车已经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市场,数量规模庞大。

据考证,黄包车的起源大约在1870年,当时日本人发明了一种叫做“东洋车”的人力车。

同治12年,也就是1873年,法国人米拉意识到东洋车在运输乘客方面非常实用。

于是引入了“东洋车”并向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提交了一份计划,要求在两个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获得十年的专利经营权。

早期的人力车可以容纳双人,男女可以共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