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第143章 以藏之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以藏之名(1 / 3)

接着聊些关于收藏的经验和感悟,原来的时候我投资过一个收藏论坛,就叫收藏江湖。

古董行这个江湖里波诡云谲,人心是难测的……

人,皆看人易,自省难,玩瓷需要棒喝,最终得道还是靠自己顿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收藏,是个修行的过程。

玩瓷不一定需要聪明,但确实要需要点慧根,在江南,江浙多富豪,多酷爱收藏,但是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朋友做生意做得很成功,却往往收集一屋子假货,这是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跳出圈子看问题造成的,古董与常规商业不一样,最忌刚愎自用。

当自己眼力还不过关时候,妄想和做梦,以及过度自信都是收藏大忌;三人行,有我师;而最终厚德载物要靠心胸。

再说网络,网络上很多博客和帖子一定要辩证着看,很多所谓的收藏者文字写的很好,看东西一眼瞎货,尤其所谓收藏家居多,极易误导新人,浏览几次,甚觉无味。

而收藏论坛网站里的高手往往多是实战出来的,藏龙卧虎,鱼龙混杂是个好天地,但我看众多所谓的高手,其知识面和眼力及判断也有失偏颇,人往往时间久了,求新精神遗失,而固守坚持一些一直是自己错误的判断。

所以,如果初学瓷器,网络是个好地方,但不适合超过三年,你就要跳出个圈子,因为网上罕有真的重器,真的大藏家多秘不示人。

这时候,大拍卖会和顶级古董商,德才兼备的收藏家以及正规博物馆才是最好的学习之地。

我在网上泡了近十几年,唯在雅昌看到过两个目测应该到代的元青花大罐完整器,看图开门,但是持有者所有的鉴别要点拍摄不清晰,所以说新说伪者七嘴八舌,那人好像以后再未发帖。

其余我阅贴无数,除了一些元青花盘碗,小瓶之类的小件有出现过以外,我,几乎未见真品出现论坛,大拍馆藏品除外。

其实一件物品,如果真懂鉴别要点,照片清晰,即可断新老,如半懂不懂,就是给个显微镜看三天三夜,也可能会雾里看花。粗俗的说:做到阅尽天下片,心中早已无码的境界,才是最高境界!

收藏极易进入两个误区,要么,讳疾忌医,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成了国宝帮,要么小有所成,眼力尚可,路子尚正,但不思进取,不求甚解,又叶公好龙,最终只是古玩贩子或者小玩怡情自娱自乐。

所以天下收藏者亿万,但能成大家者寥寥,这不仅仅是财力,而更是智慧。

纵观国际大拍以及顶级古董商等的藏品,罕有假货,壹直甚为不解,老外能把中国几千年的东西看得那么清楚,国人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却少出现大藏家。

而且历史上文博领域很多颠覆性的观点还往往都是外国人先提出的,如内心有种族之见,真的愧对祖宗。

老外学者藏家的这种不盲从,求真,敢于颠覆传统,对物说话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学习知识,切忌狭隘。

金庸说:任何一门武功,一旦分了门派,终究是个下乘。我想,这句话饱含哲理;也通用于收藏之道。

玩瓷,多易分帮派,国宝帮,普货帮,垃圾帮,帮派林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多,打个不休,无聊透顶。

我认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浮出来易,沉下去难,因为,这需要战胜人性和自己,很多曝光率太高了的专家,难免会走下坡路,或欺世,或盗名,终为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