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游戏竞技>根植黄土地> 第149章 业余记者(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业余记者(三)(2 / 2)

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

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恩格斯(注)

对高加林来说,既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的祖先早已把的烙印打在了农村,他就应该按着农村的生活来运转。这里用得着秦腔戏《三滴血》里面反派人物晋信书的一句台词“放下诗书理讼事,理完讼事忙读书。”把讼事改为劳动,就是加林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加林看来劳动累了最好的休息就是嘴上咂个烟,要么看看书,动动笔;要么手操着剪刀,剪贴报纸。一到雨天或夜深人静,当他看书写字疲倦时,他便拿起了剪刀,把报纸上平时选好的资料剪下来,边剪边筛选,然后归类粘贴。加林认为这种陶醉是难以与人分享的。漫长的黑夜,在文字里长途跋涉的高加林,不知疲倦,他时常迎来黄土高坡上的第一道霞光。加林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起床也很晚,因而他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

斗转星移,暮去朝来,朝来暮去。加林粘贴的剪报也越来越多,接下来加林便将粘贴好的剪报活页进行归类,他将厚厚一沓反映祖国美丽河山,建设风貌,人文情怀的图片,分省组合,装订成册,美其名曰为《华夏掠影》。

日积月累,到现在加林大板柜的端箱上已经摞了一尺多高的册子,好十几本,有《国际时评》、《文人趣事》、《英模人物》、《小说连载》、《中外历史》、《文艺动态》、《文物与考古》、《读书评论》、《乡土文学》、《农业科技》、《黄土风情》、《戏曲与电影》、《港台文艺》、《知识小品》等。

加林对剪报的热衷,还是受到贾老师的熏陶,加林从贾老师那里受益匪浅,贾老师被称为县上文化界的“剪报大王”。加林记得,一次贾老师在剪报时,他放下作文本没事,心里一喜,也帮着粘贴,按着贾老师的要求。加林一边粘贴,一边像雷达扫描那样,捕捉着有用的信息。贾老师一边操剪一边对加林说道,“老师开始剪报也是跟老组长刘映华学的,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我们语文组组长刘映华老先生订了三份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北京晚报》。他是上海闵行人,五十年代中期,为支援大西北而来。一到节假日,他闲着没事,就捯腾着他的报纸,一瓶浆糊,一把剪刀,一沓十六开白纸(贰角六分一百张),将平时读报时选好的资料剪下来,进行粘贴,做成活页,便于以后排列组合。我那时就像你一样,也帮他粘贴,我也是边粘边看,受益匪浅。那个时候《北京晚报》有个‘五色土副刊’主编请邓拓同志为专栏写一些知识性杂文,以《燕山夜话》专栏刊出。他看完后,认为不错,就把每一期都剪了下来,做成剪报,期期不落,几年过去,一本一百五十多篇的《燕山夜话》合集乃成。教师们争相借阅,你看他看,光封面他就换过三次。后来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三家村分子’,平反后,仍不改初衷,坚持剪报。”加林听后很受感动,启发很大,也学着干了起来。

加林自懂事以来,读书分为三个阶段,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一,主要看的是连环画,途径是他也买一些,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换,有时在县电影院门口的连环画地摊,一角钱可以看六本,内容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初二以后,主要读些小说,学校图书馆可以借阅的他都读,那时除了浩然的《金光大道》《艳阳天》《西沙儿女(正气篇奇志篇)》姚雪垠的《李自成》有广播小说连播外,还有文革后期出版的小说,如《东风浩荡》《晨光曲》《万山红遍》《红石口》《钻天峰》《延河在召唤》《春潮急》《千重浪》《征途》《难忘的战斗》《渔岛怒潮》《虹南作战史》《激战无名川》《海岛女民兵》等,加林大都读过。加林高中一毕业,在学校教书以后,主要是看再版的中外文学名着。

这些年来加林在读书时,他把革命老人徐特立的名言牢牢地记在心里,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加林在看书时一碰到有价值的东西,随看随记,他是学着李贺野外写诗那样,把零碎的资料写在纸片上,便于整理归类。他在阅读大量古典文学名着时,光辑录的对联就有几百幅,完全可以出一本集子《中国古典小说联语集锦》。

相对于山里读过书的孩子来说,谁能有加林那么多的书,而他却仍不满足,每次去县城赶集都进书店,逛书摊或去收购站淘书,对于求书加林是乐此不疲的,他也不在乎谁说什么。

加林记得一次贾老师曾很严肃地告诉他,“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一部二十四史,一天读上一万字,也就是一本三十页的作文本,坚持下去,一天不落,十一年才能读上一遍。这说的是有文字功底的人,而对于咱们一般人来说,那难度就可大了。因为史书里面有大量的生字生词,典故,典章制度等,这些障碍都会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速度。因而做学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毅力,必须静下心来,坐冷板凳,下死功夫。”从那时起,加林就把贾老师的话就默默地记在心里,他一定要做个“书虫”。

读书劳动,劳动读书,加林就是这样地进行着精神炼狱的磨难。但在加林看来,不管怎么说,他的生存环境要比写《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捷克作家尤里乌斯·伏契克在柏林的勃洛深斯监狱里要好得多。加林也只有在阅读和写作中寻求精神上的陶冶与灵魂上的完善,他绝不会能像别的农村青年那样,面对烦恼痛苦以酗酒方休来解脱。

勤奋好学的高加林就是这样的执着,他从一本本书,一册册杂志,一张张报纸上看到了伟大祖国这艘东方巨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乘风破浪,一日千里,以坚实豪迈地步伐驶向共产主义明天。

祖国建设的新成就无不激发着高加林的爱国情怀,他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而自己的荣辱沉浮那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注 恩格斯十九岁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他一定要冲破资产阶级家庭和旧社会藩篱的决心,表达了他渴望自由,努力争取解放的坚定信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