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游戏竞技>根植黄土地> 第312章 最美乡村(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2章 最美乡村(四)(2 / 3)

看着镶嵌在翠绿之中的高家村,和过去来时已大相径庭,黄雅萍有点诧异,道路硬化,村里干净整洁,绿化也好,还有花卉点缀。

加林把车开到自家的硷畔下,黄雅萍跟着加林绕过废弃的井台沿着大约二三十米的斜坡来到了加林家的门楼下,门没有关,加林把黄雅萍带到了父母的窑里,加林把东西一放,给父母介绍说,来人是他过去的一个同事,从外地来。顺便过来看看你们。加林的父母一个八十好几,一个过了九十,年龄虽大,生活还能自理。就是耳朵有点背,看见来人说话,就知道一个劲地点头。

告别了加林的父母,黄雅萍加林两人在院子转了一圈,加林指着左手两孔窑洞说道:“这两孔是二爸的,结婚时我用了一孔,那一孔二爸回来住,也不太回来,作为客窑招待人呢。现在窑洞里安着空调,就是寒冬,家里都暖融融的,以前住的窑洞冬天烧柴火取暖,烟熏火燎的不说,还经常受冷。现在按钮一按,想要多少度就是多少度,方便干净。”

离开了加林家,加林带着雅萍走过村中的一座小石桥,便来到了村委会大院,也是一栋二层办公楼,西面的一排窑洞是知青院(点),现在已保护了起来。

高加林带着黄雅萍在窑洞前面转悠着,他很伤感地对雅萍说道,“我过去把这地方都能踩个小路,有事没事就爱往知青这里跑。一看知青那么多的书,我心里就发痒,免不了把人家的书动一下。人家笑着拒绝,说这你看不懂,别动。我便记下书名,发誓要买。我的零花钱几乎全部来自挖药材卖钱所得,你不知道山里的孩子对药材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嗅觉,因为那里面泛着钱的气息。”加林停了一下,看着黄雅萍。

陕北的药用植物有五百余种,中药材有一百八十多种,大宗的有四十多种,年收购量近千万斤。这里是全国大黄、板蓝根、黄芪、生地、山杏仁、山核桃、酸枣仁、甘草、龙骨等的主要产地,产品远销南洋欧洲各地。(《延安市志》)

加林点根烟吸了几口,继续对黄雅萍说道:“一到假期,我就挖一些,只要你爱挖,一年四季都有。春天,万物萌发,正是挖‘黄蒿芽’(即茵陈的陕北俗名)的好季节。黄蒿芽出身卑微,乡间的路边,田埂到处都是。当然要挖嫩的,去除杂质,洗净晒干。夏天里挖‘各奴花(即蒲公英)、羊板豆根(即远志);秋天里,挖甘草、挖柴胡。开始是父亲赶集时捎带着卖,后来父亲就带着我去卖,再后来我就自己也能卖。我就是在卖药材时认识了张克南的妈妈,她那时还是个站台收药材的,我对她印象很深,她对药材辨认得很仔细,她的手很快,对色泽不好的,就捡了出来,放在一边。卖完药材,一逮到钱,我就去了新华书店,我自认为长大了,不再买娃娃书(连环画),凭记忆买在知青那里见到的书,我记得我那次花了五毛钱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国家与革命》(027元),一本是《哥达纲领批判》(021元)。生字倒是不太多,就是看不懂,两本书都没有看完,现在都不知丢在哪里去了。”加林说着说着就笑了。

黄雅萍听了加林的童年趣事,打心眼里对加林的稚爱也增添了几分。

离开了知青院,村子里的窑居文化、农耕文化、黄土风情文化。黄雅萍再熟悉不过了,就在外面看了一下。

加林一边向汽车跟前走,一边给雅萍介绍了村子的发展情况及远景。

加林说道:“延州是块宝地,县境已探石油储量七百八十万吨,煤炭六千六百万吨,岩盐一百五十三亿吨,天然气储量预计在五百亿立方米以上,成了资源大县。1999年,县上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再造绿色山川的号召,许多村民都在原来的坡地上种苹果,种枣树,后来又种药材。从(20)07年开始,县上就安排了549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了山地果园节水灌溉4565亩,山地大棚300棚的建设任务。我村有果园2000多亩,药材种植一千五百多亩。同时,建立了好多集雨窖,蔬菜大棚好十几个。现在土豆亩产4000到6000公斤;玉米亩产达吨。农副产品加工园重点发展以红枣加工、小杂粮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资料来自《延川县志》和《陕西日报》)加林的侃侃而谈把黄雅萍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次的陕北之行使黄雅萍的精神世界受到了震撼,她和知青回延安的心情没有什么两样,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让黄雅萍热血沸腾,她的耳边此刻荡起了刘秉义放喉歌唱的《回延安》

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延安,

宝塔映朝阳延水金光闪。

啊!延安!啊!延安!

眼望你壮丽的山河,

我心潮澎湃忆当年,

我心潮澎湃忆当年。

曾记得窑洞门前歌声朗,

月光下面纺车转。

曾记得挥舞镢头开荒地,

披荆斩棘在南泥湾。

啊!小米儿香啊延水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