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历史军事>大清搬运工> 第147章 预防救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7章 预防救灾(2 / 2)

由于草芝镇官兵的顽强抵抗,日军陆战队转而登陆永宗镇,与当地朝鲜士兵交火。日军以2人受伤的代价,击毙了朝鲜士兵35人,俘虏16人,缴获大炮36门,并纵火焚烧永宗镇后撤离,这就是“云扬号事件”

今年年初,韩林还在翻越昆仑山的时候,日朝双方签订《江华条约》,让朝鲜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帝国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对此竟保持沉默。此举大大助长日本侵略的野心。由于韩林实力的强大,加快了日本扩充海军的速度,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捐款造舰高潮。

韩林暂时不会去动山东、京津,只是派毛如龙大量刺探情报,朝鲜、日本都有商人密探的渗透。只待天下有变,自己再出手力挽狂澜。

时至深秋,河南、京津、山东等地秋雨绵绵,河水暴涨,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原来自去年开始,华北等地已经持续大旱,大旱还伴随着蝗灾,造成赤地千里,农田绝收的景象。

关平、曾纪瑞,紧急从江南大量买粮,暂时控制住了流民泛滥的情况。为防止运粮速度慢的问题,还调用军队参与救灾,还好只是一年多的时间,不过官吏、军民疲惫不堪。

如今河北河南河水暴涨,都以为旱情已过,放松了警惕。韩林接到幕僚府的公文,里面都是请韩林批准派兵帮助救灾信件。

此时韩林纳闷,怎么又旱又涝,这么奇怪!脑子里翻来历史一看,我勒个去,“丁戊奇荒”,这可是个大麻烦啊。

这场旱灾横跨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出走。

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

造成的原因除了天灾,还有人祸,清政府公开允许种植鸦片,粮食大幅减产。农业技术能力低下,亩产均在一百斤左右,官吏却为完成朝廷的赔款任务,横征暴敛。

山东北京,韩林管不着,可山西、河北、河南是自己地盘,必须加紧处理救灾事宜。尤其富庶的江南地区。山东安徽的流民一起,自然就直奔江苏,数以千万计的灾民你江苏有多少军队也挡不住。

想到此处,便立即通电各省各军,停止扩张,全力救灾。强调此次旱灾将史无前例,各地紧急筹措粮食,确保每个县留存保证当地军民生存一年的粮食。

当年的赋税不再上交,黄河两岸做好储水措施,尽量保持农业生产。江苏等地立即从浙江购入粮食,北运。东海舰队对包如龙的海外买粮船队护航。

上海造船厂与日本、朝鲜甚至美国、沙俄洽谈,可用自产战舰换粮食。

江苏立刻向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大量购买余粮,及时北运到河南、山西。必须及早行动,不然等到明年甚至不出几个月,流民遇上冬天就彻底活不下去了,造起反来,就又是一个太平天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文字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