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游湖>游戏竞技>根植黄土地> 第302章 根植黄土(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2章 根植黄土(一)(2 / 2)

在高加林看来,信天游乃是相伴陕北人的生命过程而产生的,陕北人从生开始就一直用信天游烹调着他们的生活,信天游是陕北人的生命之歌,所以无论他们住在怎样的简陋窑洞,也不管岁月丢给他们是怎样的磨难与艰辛,他们便用信天游唱诵自己的日出而作,感慨自己的日落而息。

信天游它是陕北人生命过程中的一种民歌形式,而它的恒久生命力则来自陕北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爱恨情仇,凝结了世代陕北人与自然和命运相抗衡而延续的心路。

在泛着浓浓泥土味的黄土地上,一根藤、一泓水、一块石头、一片陶瓷、一件农具、一件家什都能衍生出一曲动人的信天游来,这一点高加林是深信不疑的。

加林就像修改材料那样,把巧珍的《信天游》不断地扩充,改来改去,有时还用口琴给巧珍伴奏。经过反复筛选,加林把改好的信天游编了一本书,书名就叫《黄土地上扬起的歌》,加林还专门为该书写代序言《漫话信天游》。

(加林代序言附后,读者可以不看:

陕北民歌信天游是来自黄土地的精粹,流淌着陕北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质朴的情感。

朋友!当你来到陕北,走进沟壑纵横,梁塬峁川的黄土高原,无论你是站在崇山峻岭之间,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几乎到处都能听到顺风飘来的信天游。你就像走进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世界里。

凡是有人的地方,你听,山梁梁、沟洼洼、窑顶顶、垴畔上、硷畔外、场院里、锅台前,处处有歌声;你看,放羊的、打场的、耕地的、送粪的、烧砖的、绣花的、洗衣担水的,个个是歌手。歌手不分老小,声音不分粗细: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唱歌来不论时日,信天游好像没梁的斗,甚时想唱甚时有,年初唱到腊月二十九,吃了扁食(饺子)又开口。

在这个圣人布道遗漏的偏僻山区,在这个畜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独特地域,由于地广人稀的居住环境,多旱少雨的自然气候,荒凉瘠薄的土地条件,穷苦人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是:吆驴赶马搞驮运,背井离乡走口外,长年累月当长工……那单调苦焦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养成了一种以歌抒发情感的习性。那苦中带乐的腔,那唱中带哭的调,那酸中带甜的词,那豪中带野的味,把陕北人的豁达、直率、质朴、粗犷和热情全都表露了出来,真乃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

信天游人人会唱,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歌声也不同。中年男人的歌中多豪迈,开口有英气,行腔走流云:“一亩高粱打八斗,碾碎高粱酿好酒。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也逃不脱酒的手”;中年妇女的歌中有柔情,歌从口中出,情在心上流:“腊月里冻冰正月里消,二月里鱼儿水上漂。水上漂呀水上漂,想起我的丈夫好心焦”;老婆以歌教男人,宽容里有规劝,贤惠中多虑忧:“雪花打墙冰盖房,露水夫妻不久长。”

但这些都不是唱民歌的主力,民歌的主力军是年轻人。年轻人多情,打起歌自然是情歌。情歌的内容大多表现真实,但也有诙谐夸张的,这些情歌通俗而不粗俗,大胆而不出格,形象逼真,神韵无穷。男的看上女的,眼里看,心里想,嘴里就会自然地吟唱:“二妹子好来实在是好,走起路好像水上漂”。“你穿个红袄袄硷畔上站,把我们年轻人心儿给扰乱”。女的看上男的,口里不说,歌声在心底油然而起:“马里头挑马一扳手高,人里头挑人数上哥哥好”。“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大白的那个兔来红耳的那个朵,想谁的那个也不比想哥哥你。”“东山上那个点灯哎西山上得个明,四十里那个平川了也了不见个人;你在你家里得病哎,我在我家里那个哭。”“井子里绞水水桶桶里倒,哥哥的心事啊妹妹我知道。”两人见了面,更是火一团:“空中的鹞子河里的鱼,十七八的女娃娃对牙子的驴。”“蛤蟆口灶火烧干柴,越烧越旺分不开。”“树叶落在树根底,知心的朋友就是你。山湾里的石头河湾里的水,想回娘家撂不下你。”

陕北民歌像陕北人的性格一样明快、直爽,柔如春江水,劲似梁上风,乐时冲天笑,悲来动地哀。“打碗碗花儿就地开,有什么心思咱慢慢讲来”,多么细腻的感情;“揽工人儿难,揽工人儿难,正月里上工十一月里满,受的是牛马苦啊,吃的是猪狗饭”,多么有力的质问;“当官的胆小有钱的愁,穷光蛋不唱怕干球”,多么豁达的胸襟!

“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这就是信天游源远流长的精髓所在。在这个山连着山沟套着沟的黄土高原,民歌究竟有多少种唱法,谁也吃不准,谁也说不清。除了情歌、小调之外,还有很多歌和劳动紧密相连,扭秧歌老汉唱的秧歌腔,送神鬼巫神唱的祛病调,犁地时农人唱的回牛曲,工地上民工唱的号子音。一样样情似深秋高山淌流水,一首首韵如阳春田野飘白雪,听得不会唱歌的人也不由得跟着哼几声。

总之,陕北民歌信天游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民歌,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她曾和人民军队胜利号角一起,从陕北高原出发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随着新中国的影响,她已和五星红旗一起,漂洋过海,传遍七大洲、四大洋;随着华夏文明的振兴,她将和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一道,从现在走向将来!

唱不完、听不厌的信天游呀,永远回荡在家乡陕北的山沟沟、峁梁梁,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心田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文字游湖